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:“某某人平时身体挺好的,突然就心梗了!”
心梗(心肌梗死)真的来得毫无征兆吗?其实不然。
心梗的发生,就像一场“蓄谋已久”的袭击,今天,我们就用“心梗三步曲”来揭开它的真面目。

01
斑块悄悄长
我们的冠状动脉,就像给心脏供血的“生命水管”。

从青少年时期开始,如果存在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吸烟等危险因素,血管内壁就会开始发生“炎症反应”: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,也就是俗称的“坏胆固醇”,会趁机钻入血管内皮下方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“坏胆固醇”会越积越多,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
这些斑块就像水管里悄悄长出的“水垢”,从一开始的脂质条纹,逐渐发展成纤维帽覆盖的脂质核心。

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,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,但血管腔却在不断变窄,心脏供血也在不知不觉中减少。

小结:这一步是“沉默期”,但也是比较容易控制的时期。
定期体检,控制血压、血脂、血糖,戒烟限酒,健康饮食,规律运动,就能延缓甚至逆转斑块的生长。
02
情绪或疲劳触发破裂
斑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它就像一个“定时炸弹”,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,内部却可能暗流涌动。
有些斑块,尤其是脂质核心大、纤维帽薄的“不稳定斑块”,就像皮薄馅大的“饺子”星火配资,非常容易破裂。

当人体遭遇剧烈运动、情绪激动(如愤怒、兴奋、紧张)、极度疲劳、寒冷刺激、暴饮暴食等情况时,体内会瞬间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(如肾上腺素)。
这些物质会导致血压骤升、心率加快、血管收缩,对斑块产生巨大的剪切力。
就像挤压一个“饺子”,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可能突然破裂,暴露出内部的脂质核心。

✍小结:这一步是心梗的“临界点”。
避免过度劳累、情绪激动,尤其是已知有冠心病风险的人群,更要学会“佛系”生活,避免成为压垮斑块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03
血栓瞬间堵死冠状动脉
斑块破裂后,真正的“杀手”才刚刚登场。
破裂的斑块会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,它们像“抢修队员”一样,迅速聚集在破裂处。

但这个过程会“好心办坏事”,血小板越聚越多,同时激活凝血系统,形成血栓(血凝块)。

这个血栓就像一个小“塞子”,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,就能完全堵塞冠状动脉。
一旦冠状动脉被完全堵死,下游的心肌细胞就会瞬间失去血液供应,在20-30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的坏死。

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,患者会突然出现持续性的剧烈胸痛(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)、大汗淋漓、濒死感、恶心呕吐等症状。

✍小结:这一步是心梗的“生死时速”。
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!一旦出现上述症状,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星火配资,绝对不要自行驾车或拖延。
在急救车到来前,保持安静、平卧,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(血压正常的状态下),并尽快前往具备急诊PCI(支架植入)能力的医院。

护心良言:
心梗可防可控,关键在于“早”
心梗的发生,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
从斑块的悄悄生长,到情绪的触发破裂,再到血栓的瞬间堵死,每一步都给我们留下了“干预的机会”。
01
预防,永远大于治疗
控制“三高”,戒烟限酒,健康饮食,规律运动,定期体检,就能在第一步就“斩断”心梗的魔爪。
02
警惕,是自救的开始
了解心梗的先兆症状(如近期频繁发作的胸痛、活动后胸闷),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,就能在第二步“踩刹车”。
03
速度,是生命的保障
一旦怀疑心梗,立即拨打120,争取在黄金120分钟内开通堵塞的血管,在第三步“抢回”心肌,挽救生命。

▽
松岗人民医院胸痛中心
我院现为国家胸痛中心(标准版)单位,具备急诊PCI(支架植入)能力。

2023年、2024年,我院胸痛中心连续2年荣获广东省胸痛中心质控先进单位。

急性心肌梗死D2W(患者进入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时间)全市最短,平均为50.17分钟,最快为17分钟。
D2W达标率全市最高,与FMC2W(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)达标率并列全市第一,跑出了“宝安心速度”。


目前,松岗人民医院下辖社康已有20家通过胸痛救治单元省级评审验收,为全市第一家实现辖区内社康机构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的医院。
▽

也就是说——
只要是在以上社康确诊为心梗的患者,院本部都可以迅速反应,为心梗患者争取快速救治。
松岗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创建至今共救治急性胸痛患者2万余例,辐射范围涵盖松岗、燕罗街道及光明、东莞等地域,覆盖群众100余万人。
审核:文政伟
责编:蒋娇
审校:金树琦
编辑:刁艺琴
校对:朱堃祯
来源:心血管内科梁祯华
图片来源于网络
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
星火配资
淘配网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